措尼仁波切

2017/04/30

 

 
 
仁波切~如何与感觉、情绪、念头 相遇
 
学员问:
仁波切「爱与微细身」一书中提到面对这些情绪怪兽时,不用去理会、控制它,只要让它去,所以我就只是让它去,但是,却变得有更多更多的怪兽,这让我感到困惑?不理会、不控制、不用佛法对治,有时几乎失去掌控。我要继续让这些怪兽跑出来吗?它什么时候会停止?我应该如何对待它?
 
仁波切:
 
把怪兽献给佛陀,我们有时也要学习一下基督徒的智慧。
(之前学员提到:基督教徒将一切贡献给神,荣耀给神)
你觉得要用佛法来控制怪兽吗?或者去跟怪兽对打?
你的怪兽是以感觉或是以念头的方式出现?还是两者都有?
 
学员答:我觉得大部分是感觉。
仁波切:
所以你不想要感受吗?还是你只想要好的感受?你想要什么?
 
学员:
我希望得到平静。
 
仁波切:
如果我现在有魔法,让你不再有任何的感觉跟情绪,我相信一个星期之后,你会回来找我:仁波切,您能释放还给我感觉吗?
人类美好美丽的一部分,是我们拥有情绪,如果我们回到爬虫类时代,他们是没有感觉的,但当爬虫类一点都不好玩,所以有情绪是好的。
 
能够思考、有念头是好的,但需要知道一些修持方法。
你缺乏的是「空间」,不是有太多的念头或情绪,是「空间」不够。要去找到「空间」,然后在「空间」里,欢迎念头和情绪。成千上万的念头和情绪来时,我们必须有胆量,对它们说:「请进来吧,请进!」
 
你愈跟它们对抗,它们就会愈强烈,对抗会让空间减少。另外,我们对「反应(Reaction)」及「回应(Response)」两者有所误解。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回应的,但我们是会有一些反应的。大部分的反应是不健康的,但回应也许是健康的。但我们对于「反应」及「回应」有误解,为何会误解?因为没有「空间」、没有基础ground。没有基础是指没有办法暂停,无法停止或暂停一下。因为任何对境发生,立即被触动,马上就回应及反应。事实上我们是无法阻挡事情发生,但可以在内在创造出更大的空间。
要在那个空间当中放松,看着自己的情绪,就像看电影一样:「好的,现在伤心出现了、愤怒出现了、悔伤出现了」。微笑的看着它们,我相信悔伤不会回应你的微笑,但还是要微笑,因为微笑会影响这些怪兽。慢慢地,有一天怪兽们会也对你微笑。即使怪兽们不对你微笑,给予它们空间也就够了。这并不容易,但你一定可以做得到。
各位拥有的是最高层次的苦,你们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是高层次的。苦有高层次,也有低层次的。当自己理解到:「我有这种苦,我有这悲伤。」时,成为主人去接待(这些情绪)~给予更开放、更大的空间,要对情绪仁慈。
 
有一天,在那里紧绷着的会打开来,转化就发生了,这是内部转化的过程,不是经由思考而来的,是感受上的转化,请期待,一定会发生。
 
(学员因为被触动而哭泣)
 
仁波切:(哭泣)没有问题的,有时候是一种能量反应,
当然这本身有痛苦,但还有一些是添加的苦,那需要发泄出来、让它打开,这样是很健康的。
否则的话,就会变成另一个问题:很紧绷,会无法表达、无法感受。
能够哭,表示有流动,打开来了。
我们需要更有胆量的对它说:「再多来些吧!」。
慢慢要这样去学习~(仁波切将两拳互相对抗示范着:)通常我们是这样的对待怪兽,紧绷扭曲,对抗推挤阻挡。要放下自己这一边(仁波切放下右手)。这时你会害怕担心:「它会打到我的脸」,你要说:「请来打我吧!」会被打到一些的,但那不会杀了你。相信我!那绝对不会要你的命的。顶多一边脸颊瘀青,那时你还可以再给它打另一边呢!
 
一切都有局限的,以我们二人之间的距离,我出拳是打不到你的,(仁波切向学生的方向伸出拳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你一直跟它推挤对抗,我们会不知道何处是尽头。感觉上会像无止尽一般,但 是有尽头、有结束的时刻。佛教说:生、住、灭,是会有结束的,一切都无常的。
所以让我们放下另一边~可能会有恐惧感,觉得如果放下,自己就会被打到。这时候需要一点胆量,愿意受苦:「打吧,另一面也让你打!」它一旦表达出来,它愈就会来愈减少,最后剩下非常少~就可以找到空间,找到和谐、找到平静,找到朋友。
 
 

仁波切最新開示、課程報名  即時通知請加入好友    Line@ID:@ydm7090w

 

 

愛的漣漪不斷~法佈施

 

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諸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法佈施是以身作則,如法修行,做一切眾生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法布施」。自己如實修行,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就是法佈施。人身難得,正法難遇,何其有幸,透過仁波切的教導,我們得以調整粗、細色身,讓自己成為放鬆、柔軟、有彈性的法器,安住在本覺中,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信心充滿,遠離憂懼。

 

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自利利他,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分享方法: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分享鈕」分享至粉絲團、部落格、line、wechat、電郵微博、推特,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