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尼仁波切

慈心 悲心 圆满次第 气脉明点 微细身的修持

2014/04/22

 

请生起菩提心的利他心来听受教法: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获得圆满证悟的愿望。现在我们在道的阶段。道有两个面向:绝对菩提心与相对菩提心。在相对菩提心中,又有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两个面向。现在我们要来研究愿菩提心的面向。关于此,有称作四无量心的无量慈心、无量悲心、无量喜心、以及无量的平等舍心。

 

我们从爱或慈心开始。在这个脉络中,我们讨论爱的本质、爱的作用、爱的不可计量性或无限性。什么是爱的本质?爱的本质,是使自己与其他一切众生都能找到快乐与快乐之因的祈愿或愿望。然而,倘若欠缺喜悦或安好(well being)的体验,就不可能会有爱的体验,而欠缺这个体验,就不可能会有爱的行动或作用。从而,也就没有爱的无限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安好的体验开始。

 

我们必须感受到安好或快乐,必须在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以及我们的感知中体验它。当我们接近佛性时,那里就有一种安好的、本然快乐的感受,它不是依靠某种客体所产生的。它不依赖因缘或条件,不是某种陶醉感。它只是一种很单纯的安好的感受。一旦我们藉由体验它而认出它来,我们就能发愿为自己,也为所有其他众生来获得这种快乐。

 

为了体验这种根本的爱或根本的慈心,我们应该避免会妨碍它的因素,并且要试着去获得能够强化它的因缘。这么说,妨碍它的因素,与感受或感官知觉有很大的关联。在佛法中我们谈到五种聚集,或称为五蕴。这是指形色(色)、感受或感官知觉(受)、评断(想)、驱力(行),以及最后是意识(识)的聚集(蕴)。爱是一种感受,一种与受蕴有关的感情、感受,依据金刚乘系统,它与微细身有关。这微细身是由脉(tsa)、气(lung)、明点(tigle)组成,也就是通道、能量、能量的种子。藏文「扎」(tsa),梵文称为那迪(nadi),英文译为通道(channels)。藏文「隆」(lung),是梵文的普拉那(prana),英文译为能量(energies)或风(winds)。梯列(tigle)是梵文的宾度(bindu),或英文「能量的种子」(seeds of energy)。在微细身中,微细性有不同层次。通道有某程度的粗糙性,能量则微细一些,最后,能量的种子又更微细。

 

依据金刚乘,未干涸的明点(能量的种子)适当地发挥作用,此即爱、快乐、悲心、以及菩提心的基础。当微细身处于平衡,能量在通道中适当地循环,而明点,也就是能量的种子,则随着能量在身体中循环。既然心骑乘在这些能量上,如果明点没有干涸而运行全身,心就有了体验安好和快乐的基础。

 

由于现代生活的方式,我们的微细身经常相当的不安,因为它非常受制于希望和恐惧的种种情境,结果造成微细身中的某种失衡。事实上,当孩子们出生时,如果没有强大的业力或遗传问题,通常是相当健康的,但他们成长后,会愈来愈被心中开始增生的想法和概念影响。各种情境开始发生,其间有很多希望和恐惧,特别是恐惧。由于这个恐惧,微细身被扰乱了。能量在不该运行时开始运行。有时候这些能量堵塞了,有时候跑错方向而在身体或能量的层面上开始加速。

 

当速度加遽或能量在很多地方堵塞,明点就无法遍布全身,也没跟着微细身的完整感受移动。它们卡在一个地方,无法到处移动。明点于是开始消减。当它们消减或干涸时,我们的心就开始感到沮丧。所有事情都变得有点灰暗,我们很容易就受到惊吓。这像是勇气和菩提心的反面。我们变得像小鸡一样胆怯。这不尽然是心理问题,它与体质有关。就我所知,很多现代的问题跟这个领域有关。我想,沮丧就在这个领域里的某处,不快乐和焦虑亦然。

 

我们要做的是让明点恢复活力,这有很多方法可用。其中一个方法是透过理智的确信。例如,也许你感到有点低落,但在内心深处,你信任佛法,以及你的上师和传承上师的加持。你仍然感到有点糟糕,但你智识上的信念相当强。依此信念,你向上师们祈请并领受他们精神上的影响。这些加持影响你微细身的状态。结果是你开始体验到安好。四种灌顶也和这个方法有关。当你对上师感受到强大的信任,并且领受证悟身、证悟语、证悟意的灌顶,以及智慧灌顶,这也会影响并提升你的体质。另一个方法是修持那洛六法,其他还有更多更多的法门。

 

这里我们要集中讨论的主要方法是禅修,也就是三摩地状态的修持。透过止与观的修持,我们活化了明点的状态,而开始产生安好或快乐的体验。一开始要直接处理明点是困难的,所以我们从心下手,而这个心惯常充满各种各样的念头。念头很多时,也会使明点的力量干涸。从而,透过正念的四种修习(四念住),我们训练自己的心,让它平静下来,变得更放松而保持寂止。这会让明点自动恢复活力,接着带来安好的体验。

 

四种正念就是身体的正念、感受的正念、心的正念、以及禅修的正念。基本上,这是运用四种不同对境的四种形式的止:我们的身体、感受、心、以及禅修。四者之中,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禅修状态的正念。透过这个修持,我们的心会找到平静、寂止、开放的状态,作为真实之爱的基础的安好体验,开始在其中生起。然而,要让禅修状态的正念适当地开展,我们必须仰仗前三种正念。身体的正念,基本上是指我们的心不追随过去的念头,也不期待未来的念头。心安住在当下,不涉入任何有关当下的希望或恐惧的念头。它只是在身体中休息,带着一种心身不离的感觉。据云这是身体在禅修垫上休息,而心在身体中休息。

 

感官觉知或感受的正念要依赖微细身中的能量。当我们修持感官觉知或感受的正念时,我们必须以某种方式处理那些能量。于此情形,一种名为「章隆」(jam lung)的修持─柔和气─是相当有效的,它也是一种微细身的修持。速度感是在我们体内的能量层面所产生的。它给我们带来忧愁、焦虑等内心体验。速度感本身可以走上正面用途或负面用途,但通常它驱使我们的心走上负面之路。这会影响我们整个的系统,当此能量进入心(heart)中时,人们就变得相当消沉。

 

章隆的修持非常简单,有三个面向:意识、快速的能量、以及呼吸。首先我们放松,然后长长的吸气。身体松缓地安住着,然后在这个状态中,我们非常缓而长地把气呼出,然后再一次非常缓而长地把气吸入。以此方式呼吸时,心同时检视速度感在哪里。我们会发现某些点有着张力和紧绷,那就是速度感所在。在心注意到速度感所在之处的那一瞬间,心已经与速度感建立了关联。我们认出了这个加速的能量,借着这个认出,我们在意识的层面与它合而为一。然后,随着气息把它带到肚脐下方。心与加速能量之间有了协同合作,这是很重要的。否则我们可能做了把呼吸带到肚脐下方的所有练习,但心却持续其加速。一开始我们需要仰赖呼吸,但到了某个阶段,一旦有了相当程度的熟练,我们仅只是运用注意力就能把速度感带到肚脐下方。下座期间,在肚脐下方保持大约百分之十的能量会是很好的。我们正常呼吸,心也正常运作,可以继续从事任何正在做的事,运用一点轻微的肌肉压力,把大约百分之十的能量保留在肚脐下方。这帮助我们把能量留在下方,能让我们在这世间运作良好。

 

第三种正念的应用方式,是心(mind)的正念。我们的注意力直接聚焦在心上,它从哪里生起,驻留在哪里,消失到哪里去。单纯借着觉知心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并如其所是地认出它们,我们观察此心,并且透过正念与了知,将心带到寂止状态。从寂止,也就是止的状态中,第四种正念的运用,亦即禅修状态的正念开始生起。从这里,我们得以进入实相的真实本质,离于所有概念性限制的空性状态。这就是观。在四种正念的基础上,我们到达平静的状态,而安好的自然状态开始生起。

 

透过四种正念的修持,我们对自己的心、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智过程保持着正念。藉由这些修持,我们发现身体、能量、意识、以及感受之间的和谐状态。我们发现所有这些层面之间不再有冲突,对这些层面的所有错觉也都清除干净了。我们达到了心的平和以及寂止的状态,一种安好的自然感受生起,这就是无条件之爱的本质。一旦发现这个无条件的爱,就要长养它、扩展它。发现它并把它保留给自己,这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扩展这个爱,此即爱的功能和作用。

 

真正的、无条件的爱,构成了体验并开展无量悲心、喜心以及平等舍心的基础。虽然四无量心是分开来解说的,但在我们的体验中,它们是互相关联地生起。例如,当我们体验到无条件的爱时,会有一种喜悦和感恩的感受。同时,我们了解所有其他尚未发现这种无条件爱的有情,他们仍然被各种痛苦折磨着。在我们的体验中,悲心的感受生起,「如果其他一切有情都能远离他们的痛苦以及造成这些痛苦的因,那该有多好。」的感受。于此同时,我们开始体验到巨大的喜悦,以及不再制造任何偏私分别时所出现的平等舍心。当我们修持,四无量心全部开始汇集到一个点上。这个开始的点,即是先去开展并体验那个真实无伪的无条件爱。

 

因此,重点是试着去发现那个基本的无条件爱或安好的状态,它不是某种念头,不是某种心情,也不是某种情绪。它是不落入欲望、执着、或情欲的那种爱或安好的状态,它是超越了所有这些极端状态的安好的体验。此即安好的基础之流,这上面可能有念头或心情会生起,但不影响那个安好的相续。找到它并安住其中,然后当念头和心情出现时,欢迎它们,但别改变这个基础之流。这就是修持。当这个安好开始停留并能够维系下去,体验爱、慈心、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不同的功德特质,就变得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