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尼仁波切

措尼仁波切「大圆满:立断」闭关教授 2014年11月28日 (二)

2015/02/05

 
 
措尼仁波切「大圆满:立断」闭关教授
 
2014年11月28日
 
握手练习,跟感受说「嗨」!
 
 
 
            无论是建设性的感受或者是破坏性的感受,不管是什么,就只是去感觉它。不需要隐藏,不要逃离,也不要压抑,就只是轻轻碰触你的感受,只是去感觉它,跟它说嗨,用非常轻盈的方式跟它打个招呼。
        大家可以感觉到一些什么吗?现在可以张开眼睛看着我。我想要五个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当我们做练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
        大家有感觉到自己的感受吗?真的有感觉到一些什么吗?喜欢去感受一些什么吗?它是自己感觉到自己呢?还是你喜欢去感受它?不是用理智的方式,而是直接描述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员:我看到我的内在有一种烦的感觉,我说声嗨,它就消失了。
 
仁波切:做得好!那种烦的感觉是怎么样呢?是一种情绪上的感受?还是一种生理上的感受呢?
 
学员:我感觉到心里有一点闷闷的,感觉有一个孤单的小孩,躲在角落里暗自的哭泣。
 
仁波切:我的结论就是,情绪跟生理会相互影响。那你为什么不跟那个状态说一个嗨呢?
 
学员:我在仁波切讲感受的时候,也是觉得心闷闷的,然后想着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听仁波切说要回到感受,我在感受的时候,突然间全身热热的,然后那个闷闷的感受就往上移,然后就不见了。可是仁波切又说去感受,不要把它变成念头或是什么,於是我又回到感受上,闷闷的感受又回来,后来我又去感受它的时候,身体又有一点热热的。
 
仁波切:很好,首先我们要感受到它。所以第一步,我们必须要感受,真的感受到它。否则我们会认为这样的感受,就是一种实际状态,所以我们要觉知到感受。
 
              最重要的是第一步,你先要去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虽然我们有感受,但是常常没有真的感觉到它。如果没有感觉到它,那个存在的感受就会改变我们看待事情、感知事情的方式,也会改变我们的决定。而且我们不知道是自己的感受,在导致我们改变自己的感知以及观点。
 
学员:我感觉到心里有一个紧绷感,而且是存在很久的一个紧绷感。我觉得那个是长久的情绪导致生理上的感受,照着仁波切教授的练习之后,我发觉紧绷感顿时消失不见。
 
仁波切:你的紧绷感是心里的吗?还是生理的?
 
学员:我直觉那个紧绷感,是因为长久的情绪累积变成生理的现象。
 
仁波切:那个紧绷是在心里面呢?还是一种感受?
 
学员:一种感受。
 
仁波切:心跟感受是不一样的。心是在思维的,心是可以知道的,但是心没有办法感受。心是可以知道感受,但是感受是要被感觉的一个东西。这里有一个很细微的差別就是:你「知道」你的「感受」,还是你是「感觉」到你的感受。
               你可能会说,喔!我知道这样的感受。但是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可能没有真的去感受到它。
       
         好,我们再练习一次。这次,你只要跟你的感受说嗨!这个练习就叫做「握手练习」。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只是放下,然后去感受,然后跟它说嗨。
         第一个练习是什么?是放下。把比较小、比较容易的包袱放下。但是在我们感受层次里,比较深层的那些东西,即便你想要放下,也放不下。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去感知到,感觉到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展开来,而不是紧紧的抓着。因为如果我们只在理智上知道「我知道这个感受」,但是没有真正的感觉它,一切佛法的教导都变成是虚假的。即便理智上你知道怎么去感受,知道有这个感受,然后也知道怎么去做,但是你没有真正感受它,在这样子虚假的状态下修持佛法,到某一个时候,就会开始觉得疲倦。
          为什么会觉得疲倦呢?因为你没有真正领受到佛法想要告诉你的那一切东西,因为你只是在理智上知道,你没有真正地去感受到它。也许在理智上你了解很多事情,然后你也知道要放下这一切;但是实际上,在你的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多的悲伤、嗔恨、烦恼等等,而且企图要忽视这一切。带着这样心态的时候,所有佛法的修持,反而会变成让你逃避、避开见到真正感受的一件事。那不是佛法真正想要告诉你的部分。所以在这里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展开来,真实的呈现出来。
 
 
別把佛法当榔头!
 
           
           在这边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圆满的态度不是去忽视它,也不是去压抑它,是要去含纳这一切。好吗?否则佛法反而变成一个榔头,让你自己感觉更糟。大家明白吗?
           当有一天你感受到想要开放,想要放下,然后你不要去做任何的事情,就是去感受它。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佛法交给它,然后跟它一起做修持。这才是真正的虔敬。
 
 
 
打完招呼后,再对感受微笑
 
 
          事实上修持佛法是一种庆贺,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真正的虔敬心跟慈悲心,不要把佛法变成束缚它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应该要让它释放出来。当我们绑住的时候,就会企图去控制、掌握它,你做的所有事情,反而让它的状态更糟。所以只要感觉到紧绷或是任何的一种情绪,就跟它说嗨!
          所以不要把佛法的方法当成是一种榔头。我们要信赖感受,让它自己去展开,然后把佛法交给它。任何时候,你把佛法当做一种榔头来做修持的时候,你整个人会变得非常的紧,一个小时以后就累了。
           那现在要做什么呢?现在要跟你的感受打招呼说一声嗨!对你自己的感受说声嗨!只要说嗨就好,不需要跟它自我介绍,只要跟它说一个嗨就可以了。如果办得到的话,你就对它微笑。
           请大家闭上眼睛。不要去分析,就只是去感觉你的感受,觉知到你的感受。只是跟感受说一声嗨,不是从你的思维,只是去对感受说一声嗨。去说嗨或者说HELLO,这也是一种感受。可能心里会生起一些想法,那也只是去觉知到你的念头。无论是生起了念头或者是生起了感受,就只是去认识到它、知道它,然后去感受它。
所以不一定要是让人兴奋的感受,无聊的感受也是一种感受,只是对它说声嗨!然后放松,觉知到它,感受到它然后就放松。它可能是愉快的感受或者是让人不愉快的感受,就只是去觉知它,只是对它说嗨!
            我知道大家在想着你的感受。
            把所有的思维都丟掉,只是去感觉你的感受,所有的念头可能都会生起,就只是觉知你的念头,只是对它说声嗨。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在想着你的念头,把这个思维放掉,只是去觉知,思维跟觉知是不一样的。
             大家想要讨论一下,或者已经了解了呢?
            大家有感受到吗?有跟它说嗨吗?然后发生了什么呢?你的感受有任何的回应吗?只有一种方式吗?「嗨」之后大家有感受到什么吗?你有觉知到你的感受吗?你有感觉到你的感受吗?有办法对你的感受说嗨,同时还带着微笑吗?你也是可以去感受到你的微笑,而不是用思考去思考你的微笑。
            有一些陈年的东西出现吗?
 
学员:当我看着我的感受的时候,比较深层的那种不安,刚开始我会想要控制它。和它说嗨以后,不安的心就可以轻松了。
 
仁波切:一开始去看着还是去感受?
 
学员:感受。
 
仁波切:谢谢,这就是我想要听到的。
              所以,其实不用太在乎。不管是不安或者是轻松等等,你首先就是去感受它,然后只要去觉知到它。
 
          如果你不是去觉知它,只是知道那里有一种感受,这样是不够的,所以跟你的感受建立起连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感觉到它。接着第二步是去觉知你的感受,至少你知道这里有个感受。
           所以知道、觉知、感觉,是三种跟你的感受建立起连接的方法。最好的方式是觉知它,然后感受它。所以我们现在是第几步?放下,然后感受它,再来说嗨,然后握手,然后带着微笑。所以我们到了第三步了?还是四?应该是五吧!我们必须要有一些认知。
           我们很喜欢有数字,知道一号是这样子,二号、三号是这样子,有这些数字,你就觉得很开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佛法的教导里,有那么多的数字。
           过去的时代跟现在是不一样的。过去的感受跟理智的心,并没有那么大的冲突,它们是比较和谐的。藏文里,「心」包含了感受在内。但是在现代却不是这个样子,思维的心跟感受,两者已经分开来了,感受跟思维的心变成两个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即便你在理智上知道有一些改变的方法,也没有办法真的改变你内心真正的感受,因为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阻隔。
 
学员:仁波切说要感觉自己的感觉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心脏开始痛,然后心脏就怦怦怦跳得很厉害,跟它说嗨之后,痛的更严重,仁波切又说要放轻松,我放轻松后,痛的更厉害。然后仁波切又说「想」跟「觉知」两个是不一样的,可是我就觉得我有觉知到,也有想到,这两者到底哪里不一样?
 
仁波切:这是很好的问题。这个事情要慢慢来,我现在不想讲太多,因为不想给大家过多的概念。因为事实上,大圆满教法的重点就是要超越所有的概念,所以在这里不会给大家太多的概念。
        大圆满的教法中,洞见是需要超越概念的,所谓的洞见是什么呢?
        这种洞悉、洞见不是一种概念。它是超越概念的,这样子的洞悉是没有任何的思维。当时机对的时候,就会跟你们解释这个思维跟觉知有什么不同。
 
学员:有一个问题想请问仁波切。在您的引导觉知以后,我心中有一股气突然升上来,然后就看到身上很多的绿光,我跟它说一声嗨的时候,绿光全部都不见了。所以想请问仁波切,在觉知跟感受之间,这种现象怎么去理解它?谢谢。
 
仁波切:所以是跟绿光说嗨以后,它就不见了?
 
学员:不是,绿光是慢慢消失。
 
译者:我再跟你确定一下,绿光是你看到,还是感受到?
 
学员:是我看到的。
 
仁波切:真是太可惜了,那可是绿度母的化现。OK,开玩笑的。所以你的问题是觉知跟感受的差別是什么对不对?你喜欢那个绿光吗?
 
学员:很喜欢
 
仁波切:你就去觉知那一种喜欢的情绪,然后去觉知到你对绿光的那种感受。或许其实你并不喜欢它。如果是这种不喜欢的感受,就对不喜欢的感受说一声嗨,对不喜欢的念头说嗨。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透过此种方法修持佛法,会变成非常有力量。因为当容器是正放的时候,佛法的水就可以进去,否则的话,就好像你把水倒在一个覆盖的容器上。
            但是现在我们在内在制造了一些噪音,然后你叫它要安静下来。譬如念诵的时候,有时候它反而生起更多的噪音。所以我们要把它打开来,然后把它正放,真的去皈依,生起菩提心,希望能够从轮回当中解脱,而不光只是让自己开心,也不是想要变有钱,只是想要得到财神的加持。你如果想放太多东西进去,就会变成一个覆盖的容器,之后就算财神想要进来,也无处可进。所以你必须要把它打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财神才有办法进来。
           有人说很痛苦,这可能是事实。那里确实是有一种痛,我们必须要对它说嗨,那个痛本身不见了,就会开展出来,就会开放了。关于法友提问:「感受到,然后也觉知到它,但是不知道两者有什么差別?」。事实上这是一种经验、一种体验,并不是理智上的学习。所以透过你自己的体验,慢慢地就能够了解我们理智的心、思维的心跟感受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系列之一)
 
 
教授:措尼仁波切
日期:2014年11月28日     地点:台北剑潭青年活动中心
主办:化育道场                 英译中:施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