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尼仁波切

仁波切佛行事業

護持尼眾傳承的利益

2014/09/20

護持尼眾傳承的利益

問:第一世措尼仁波切對囊謙尼眾的長期計畫是什麼?
答:尼眾是西藏幾世紀以來一直保存的智慧傳承的一部分。第一世措尼仁波切(19世紀時)為西藏女性修行者的轉化與證悟,設計了一套實修系統。他預見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女性會成為全世界成就最高的佛法實修者中的一群人。這些尼眾主要修持寧瑪與大圓滿傳承。現今這一世的措尼仁波切重新與尼眾們連結,她們從傳承上師那裡再度接受法教。

問:支持尼眾有甚麼重要性呢?
答:保存證悟聖眾的傳承與生活型態,是極有價值的。這些尼眾的內在特質如那些歷經長久時間才淬煉出來的黃金與珍寶玉石般的絢爛華麗。

在偉大經典後面的,是證悟聖眾的教導。法教很有價值,然而實修是絕對必要並且非常難以發展出來的。仁波切曾說:「你不能就這樣印製出十萬個證悟的尼眾來 — 那是需要歷經20、30甚至40年的,只有透過長期的投入才能產生出來。」 無法明瞭書本的價值時,佛陀的智慧就只能被證悟忠實的保存下來,而證悟也只能透過徹底密集的實修才能體現與培育出來。尼眾們透過了解實相的本質和體現佛法而獲得證悟。支持尼眾是如此的重要,因為這麼做就等於支持了證悟命脈的延續。

芬陀利迦基金會(Pundarika Foundation) 希望確保這份珍寶能夠被保存下來,戮力專致於保存她們的生活方式,並滿足她們的基本需要,這些基本需要即使以藏人的標準來看也是最低限度的。例如,事實上二千多個尼眾的生活中沒有電,沒有暖氣,沒有自來水,而且嚴酷的氣候使得冬天就是一個殘酷的冷。一個類似的譬喻,是保存雨林中瀕臨絕種樹木的智慧,能夠具有癒合並治療人類的潛力。

阿尼們是如此專注於那些終日持續不斷的的唸誦與實修,以至於她們的生存條件變得如此脆弱。無視她們已經看到且將持續面對的那些巨大艱苦的條件,她們選擇忍受的意志是如此堅強,只因為她們熱愛佛法。

她們擁有一種內在的財富那是我們在親自見到她們甚至只是看到影片時就可以感受得到。  這種特質只可以被形容成是鼓舞人心的。  因為她們所曾經忍受的那些困難,使得她們可以向我們展示如何真實且喜悅地活在艱辛與失去之間。

問:尼眾們如何利益這個世界和我們?
答:源自她們擁有的內在特質,尼眾們可以為他人帶來洞察力、精神上的安全感、使人們從悲傷中解放、從哀傷中釋放、以及給予快樂和祝福。她們擁有的體驗性的智慧,可以教導我們如何將無明和仇恨轉化為智慧和愛。

她們擁有一種內在的財富,那是我們在親自見到她們時,甚至只是看到影片時就可以感受得到的。這種特質只能用鼓舞人心來形容。因為她們所曾經忍受的那些困難,使得她們可以向我們展示如何真實且喜悅地活在艱辛與失去之間。


仁波切所說有關阿尼對這個世界的貢獻的話如下:

當西藏發生事故時,佛法擴展開來。佛法是經由人帶出西藏的, 而不是經由書籍。那是自然存在於人的心靈中的,這些尼眾們實修並擴展出這些利益。這些「利益」不只是物質的 ──像是做一些事情、產生一些東西、展示一些東西。利益或價值是指非物質的,它是一種精神,是愛、慈悲、善良。那是一種人的價值,不是一種物質的價值。


問:阿尼們如何影響她們鄰近的社區 ?
答:她們積極幫助他們的家庭與村落,透過唸誦祈願、舉行宗教儀式、諮商輔導服務、在可能的情況下分享資源等方式,以及分享她們所學到的醫療、建築和教育方面的技巧。由於阿尼們的示範與積極參與,這些圍繞在尼寺週邊的村子和社區已經影響到更好的方向。暴力、酗酒和粗暴言語已經非常少見了。這些社區在內在發展方面已獲得真正的改善。

問:為什麼特別著重在支持女性的實修者?
答:對女性實修者的需要是很大的,與跟這些女性相處的體驗是非常有力的。  這股力量來自她們所體現的深切的慈悲與浩瀚的愛。即便她們身處於不利的政治與文化環境中,那份對社區與互助的感受仍然是非常強大的。雖然女性在許多文化環境中不受尊重,這些措尼傳承的阿尼們卻因為經由佛法展現的毅力與強大的專注力量而化解了這些限制。這些透過女性型態展現出來的佛法是一種重要而且獨特的貢獻。像溫柔、慈母般的關懷和愛的能量等特質,是如此強大的表現在女性型態中,而又如此的療癒了這個世界。

問:為什麼這些女性願意承受寺院生活?
答:除了佛法的吸引力和精神生活外,年輕的女性們還要住在修行中心和尼院裡,她們可以學習閱讀,獲得免於惡劣外部環境的保護,以及加入一個專注於實修的社群。阿尼離開是很不尋常的,而且如果她們離開,通常都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因素。

問:如果她們這個傳承消失了會怎麼樣?
答:我們,還有這個世界的其餘部分,都會損失一個寶貴的精神特質來源。必須要讓致力於實修的生活蓬勃發展,並協助塑造我們共同的地球的未來。  如果這個傳承消失了,將會遺失一種以女性型態獨特體現的活生生的佛法。

問:措尼仁波切照顧多少阿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答:在東藏囊謙地區,他照顧超過50個與措尼傳承有關的尼院。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阿尼們忍受了巨大的艱辛和困難,然後開始重新聚集,重新建造她們的尼院,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建造,慢慢地才有其他人加入她們。當措尼仁波切在2003年第一次造訪她們的時候,他發現透過那些年長阿尼們的努力,這個傳承不僅持續下來,還在新的一代中紮下了根。然而,她們的生存環境是那麼的艱難,所以他承擔了幫助她們生存的責任。

問:這些阿尼們的年齡分布如何?
答:她們的年齡分布,從10幾歲到中年到60幾歲,甚至更老的都有。因為文化大革命時期對尼院的破壞,使得40至60歲這個年齡段出現斷層。有大約40位阿尼存活下來(原本有數千位),她們在山洞裡或牧民定居點過著原始的生活。許多阿尼都被迫回到城市或自己的家中去種地,不能繼續在寺院中修行。這也顯示了這個傳承是多麼的脆弱。

問:這些阿尼們的醫療設施如何?
答:離寺院最近的診所,開車就要整整一天(而且都是些崎嶇難行的路段,有些甚至是幾乎不能通行),騎馬則最少要二天。偶爾會有流動診所的醫生,但這卻不是一個可以依賴的醫療照護資源,因為流動診所都是季節性的,而且都是來自外部的援助機構。有些地區有小型的藏醫診所。

問:這個影片(祝福,Blessings)的主旨是甚麼?
答:有三個交織混合的目的
 .提高大家對這個罕見又神聖的措尼傳承下的女性實修者的認識,並說明她們是如何利益她們的社區。
 .讓人知道因為文化大革命造成她們的艱難環境,以及因為經濟變化使得她們的家庭支援變得惡化。
 .鼓勵人們來幫忙提供她們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問:阿尼們需要些甚麼樣的支援?
答:當這些阿尼們被問到需要些甚麼樣的幫助時,那是非常基礎的── 一些糌粑(青稞粉)和茶作為食物、一些袍子、一些壇城用的燈、修理一些倒塌的屋舍、以及一些緊急事故、感染、摔斷手腳時可以處理的基本醫療照護。傳統上這些都是依賴家庭支援。然而,因為社會與經濟的變化,家庭支援體系也跟著改變了。

問:有沒有可能我們對這些阿尼的幫助會擾亂了她們生活的平衡?
答:這是一個關注點,而仁波切也很清楚意識到這個可能性。仁波切只想嘗試提供基本需求以協助她們實修,並不要改變她們的生活方式。在2007年夏天曾經做過一個徹底的評估以找出每個阿尼最迫切的需要。(請參閱囊謙阿尼更新資料2008年6月份報告)

問:這部影片(祝福,Blessings)是甚麼時候拍的?
答:這部影片是2005年夏天拍的。

問:我們可以到囊謙去看看這些阿尼嗎?
答:那是一個孤立的地區,而且很難去到。那裡也沒有多餘的住房和供應物資。現階段是不鼓勵去到那裡的。我們希望能夠保護和保存那裡的環境,這樣她們可以不受干擾的繼續修行。

問:那裡冬天的情況如何?海拔有多高?
答:冬天的氣溫可以低到華氏零下40度,而且幾乎沒有基礎設施(道路、橋樑、電力、管道工程、廢棄物清除、可用的水或燃料)。阿尼們必須到很遠而且冰封的遠方去取水,用犛牛糞來保持溫暖 ,吃非常簡單的食物,通常都是冷的,來活下去。 當四、五月雪融的時候,她們又得面臨泥石流阻斷路徑的挑戰,道路和河流都變得幾乎無法通行。那些以烘烤泥塊用手搭建的房舍都必須要整修或重建。由於許多年下來的極端情況,緊急醫療需求諸如急性感染和意外事件,不是完全沒有接受治療,就是治療沒甚麼效果。平均海拔是一萬二千至一萬四千英呎。

 

 

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http://www.pundarika.tw/

 

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官方line@   加入好友     Line@ID:@ydm7090w

 

愛的漣漪不斷~法佈施

 

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諸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法佈施是以身作則,如法修行,做一切眾生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法布施」。自己如實修行,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就是法佈施。人身難得,正法難遇,何其有幸,透過仁波切的教導,我們得以調整粗、細色身,讓自己成為放鬆、柔軟、有彈性的法器,安住在本覺中,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信心充滿,遠離憂懼。

 

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自利利他,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分享方法: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分享鈕」分享至粉絲團、部落格、line、wechat、電郵微博、推特,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