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尼仁波切

先從覺知身體開始,做微細身修持

2018/01/14

 

先從覺知身體開始~做微細身修持

 

學生:我的問題是關於禪修練習和覺知身體。仁波切曾提到當您自己在修持時,會從覺知身體開始。當我在做這個練習時,大部分時間裡對身體是沒有覺知的,但我覺知道自己有更多的穩定性。不論是禪修的一開始,或是整個禪修中,關於覺知身體這部分,您可以再做解說嗎?

 

 

仁波切:首先要去覺知身體,我們需要認知、覺知的幫助,一開始是要將思考放下到身體中,放下念頭、思維的心,輕輕地邀請「知道」和 「覺知」。就這麼僅只是降落在身體中,安定下來,此時會有一些改變在你的中脈,脈,明點,這時你會發現身體好像是隻犛牛,很穩定、開敞、溫暖的,有種它(感覺)知道它自己本身的感受。我的說法是:感覺覺知到感覺,感覺感受到感覺 。當然心是在那裡,像這樣,有種基地、基礎的感受,是種世俗諦中「僅只是我」和身體的感受, 可以說是一切都在正確的平衡中,有種身體中一切都校正準確在一種對的位置上的狀態,事實上這是在微細身上的,而這也會讓粗重的身體感到輕鬆,然後帶著那樣的狀態,去看著心性。心性的修持並不只是在頭腦清晰,而頭部以下像截斷沒有連結一樣。

 

所以將心靜下來,放下思維心,找到平衡點,我們的說法會是有種「本質愛的幸福感」,在那當中,點擊~心性。心性也是在身體當中的,當然下面有空間,上面也有空間,後面也有開放敞開,將所有開放敞開集合起來,和身體一起,然後行動,理解嗎?

 

如果你是屬於頭腦思考的人,那就要持續跟你的身體說話,一再一再地去感覺自己所能感受的感覺,做握手修持,不要立刻想找到舒適區,也許在連結的過程中會有些阻礙、障礙,那麼就先和障礙、阻礙握手。

有時候你希望找到那個地方,但是找不到。有一種「我無法放鬆,我無法找到那個身體覺知, 那種溫暖感。」如果是這樣,那時就要去看那裡有什麼東西?在那邊一定有某個東西,可能是麻木感或是不安、焦慮的感受,或者是念頭,在那邊一定有某個東西,與它握手,跟「任何不允許你去連結到身體的基礎幸福感的」握手。 那些都是會打開的,而且那些阻礙、障礙是非常想要去經驗開敞的,但因為我們沒有給它們足夠的關心和照顧,所以他們就變成了怪物。

 

 

放下,像紐書堪仁波切所教導的,將臉頰放鬆、放下。

不需要以一種為了社交而假裝提振的方式,聲音高亢的說:「嗨,你好嗎?哇,真棒,我終於在我的生命能夠有這樣的經驗。」放下那種社交化假裝提振的狀態。

我想你們經常使用「氣」去完成事情,而也的確成就了很多事情,但現在你要如何對待「氣」呢。 就像我們現代社會,我們使用塑膠袋,那現在怎麼辦呢? 我們買個 iPad 就用一個很好的盒子裝著,之後拿出 iPad, 剩下的包裝袋怎麼處理呢?不斷地使用塑膠袋,造成浪費,形成問題。

 

同樣的,當我們用「氣」去達到完成事情,在某些點我們是會達成某些目標的,但因此氣就往上了,那你要如何處理氣,氣仍然在那裏活動著,在各種不同地方亂竄著,因為我們沒有給予正確的指引,因為我們沒有去回收氣,我們根本就沒有去注意它。我們應該做的是時不時要將氣帶回它的家。通常氣往上衝到頭上、肩膀、背部等等到處亂串,要去把它們帶下來。

我自己通常會有氣堵在兩頰,比較不會跑到頭頂,所以時不時我會動動臉部。有時氣會跑到眼睛,那麼時不時可以眨眨眼睛。當氣在對的位置時,會讓我們有「反映真實情況」的感知。

臉頰放鬆、肌肉因此往下垂沒有關係的,你的表情會往下沉一點,是可以的,別人可能會覺得你看起來不同,可以告訴他們:「 因為我做氣的練習。」做「瓶氣」的修持,身體會有穩定、穩重感

 

 

 

 

 

 

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http://www.pundarika.tw/?tw&news_16

 

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官方line@   加入好友     Line@ID:@ydm7090w

 

愛的漣漪不斷~法佈施

 

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諸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法佈施是以身作則,如法修行,做一切眾生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法布施」。自己如實修行,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就是法佈施。人身難得,正法難遇,何其有幸,透過仁波切的教導,我們得以調整粗、細色身,讓自己成為放鬆、柔軟、有彈性的法器,安住在本覺中,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信心充滿,遠離憂懼。

 

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自利利他,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分享方法: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分享鈕」分享至粉絲團、部落格、line、wechat、電郵微博、推特,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