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尼仁波切

慈心 悲心 氣脈明點 微細身的修持

2014/04/22

慈心 悲心 氣脈明點 微細身的修持

請生起菩提心的利他心來聽受教法: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獲得圓滿證悟的願望。現在我們在道的階段。道有兩個面向:絕對菩提心與相對菩提心。在相對菩提心中,又有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兩個面向。現在我們要來研究願菩提心的面向。關於此,有稱作四無量心的無量慈心、無量悲心、無量喜心、以及無量的平等捨心。

 

我們從愛或慈心開始。在這個脈絡中,我們討論愛的本質、愛的作用、愛的不可計量性或無限性。什麼是愛的本質?愛的本質,是使自己與其他一切眾生都能找到快樂與快樂之因的祈願或願望。然而,倘若欠缺喜悅或安好(well being)的體驗,就不可能會有愛的體驗,而欠缺這個體驗,就不可能會有愛的行動或作用。從而,也就沒有愛的無限性。因此,我們必須從安好的體驗開始。

 

我們必須感受到安好或快樂,必須在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以及我們的感知中體驗它。當我們接近佛性時,那裡就有一種安好的、本然快樂的感受,它不是依靠某種客體所產生的。它不依賴因緣或條件,不是某種陶醉感。它只是一種很單純的安好的感受。一旦我們藉由體驗它而認出它來,我們就能發願為自己,也為所有其他眾生來獲得這種快樂。

 

為了體驗這種根本的愛或根本的慈心,我們應該避免會妨礙它的因素,並且要試著去獲得能夠強化它的因緣。這麼說,妨礙它的因素,與感受或感官知覺有很大的關聯。在佛法中我們談到五種聚集,或稱為五蘊。這是指形色(色)、感受或感官知覺(受)、評斷(想)、驅力(行),以及最後是意識(識)的聚集(蘊)。愛是一種感受,一種與受蘊有關的感情、感受,依據金剛乘系統,它與微細身有關。這微細身是由脈(tsa)、氣(lung)、明點(tigle)組成,也就是通道、能量、能量的種子。藏文「紮」(tsa),梵文稱為那迪(nadi),英文譯為通道(channels)。藏文「隆」(lung),是梵文的普拉那(prana),英文譯為能量(energies)或風(winds)。梯列(tigle)是梵文的賓度(bindu),或英文「能量的種子」(seeds of energy)。在微細身中,微細性有不同層次。通道有某程度的粗糙性,能量則微細一些,最後,能量的種子又更微細。

 

依據金剛乘,未乾涸的明點(能量的種子)適當地發揮作用,此即愛、快樂、悲心、以及菩提心的基礎。當微細身處於平衡,能量在通道中適當地循環,而明點,也就是能量的種子,則隨著能量在身體中循環。既然心騎乘在這些能量上,如果明點沒有乾涸而運行全身,心就有了體驗安好和快樂的基礎。

 

由於現代生活的方式,我們的微細身經常相當的不安,因為它非常受制於希望和恐懼的種種情境,結果造成微細身中的某種失衡。事實上,當孩子們出生時,如果沒有強大的業力或遺傳問題,通常是相當健康的,但他們成長後,會愈來愈被心中開始增生的想法和概念影響。各種情境開始發生,其間有很多希望和恐懼,特別是恐懼。由於這個恐懼,微細身被擾亂了。能量在不該運行時開始運行。有時候這些能量堵塞了,有時候跑錯方向而在身體或能量的層面上開始加速。

 

當速度加遽或能量在很多地方堵塞,明點就無法遍佈全身,也沒跟著微細身的完整感受移動。它們卡在一個地方,無法到處移動。明點於是開始消減。當它們消減或乾涸時,我們的心就開始感到沮喪。所有事情都變得有點灰暗,我們很容易就受到驚嚇。這像是勇氣和菩提心的反面。我們變得像小雞一樣膽怯。這不盡然是心理問題,它與體質有關。就我所知,很多現代的問題跟這個領域有關。我想,沮喪就在這個領域裡的某處,不快樂和焦慮亦然。

 

我們要做的是讓明點恢復活力,這有很多方法可用。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理智的確信。例如,也許你感到有點低落,但在內心深處,你信任佛法,以及你的上師和傳承上師的加持。你仍然感到有點糟糕,但你智識上的信念相當強。依此信念,你向上師們祈請並領受他們精神上的影響。這些加持影響你微細身的狀態。結果是你開始體驗到安好。四種灌頂也和這個方法有關。當你對上師感受到強大的信任,並且領受證悟身、證悟語、證悟意的灌頂,以及智慧灌頂,這也會影響並提升你的體質。另一個方法是修持那洛六法,其他還有更多更多的法門。

 

這裡我們要集中討論的主要方法是禪修,也就是三摩地狀態的修持。透過止與觀的修持,我們活化了明點的狀態,而開始產生安好或快樂的體驗。一開始要直接處理明點是困難的,所以我們從心下手,而這個心慣常充滿各種各樣的念頭。念頭很多時,也會使明點的力量乾涸。從而,透過正念的四種修習(四念住),我們訓練自己的心,讓它平靜下來,變得更放鬆而保持平靜。這會讓明點自動恢復活力,接著帶來安好的體驗。

 

四種正念就是身體的正念、感受的正念、心的正念、以及禪修的正念。基本上,這是運用四種不同對境的四種形式的止:我們的身體、感受、心、以及禪修。四者之中,這裡最重要的就是禪修狀態的正念。透過這個修持,我們的心會找到平靜、寂止、開放的狀態,作為真實之愛的基礎的安好體驗,開始在其中生起。然而,要讓禪修狀態的正念適當地開展,我們必須仰仗前三種正念。身體的正念,基本上是指我們的心不追隨過去的念頭,也不期待未來的念頭。心安住在當下,不涉入任何有關當下的希望或恐懼的念頭。它只是在身體中休息,帶著一種心身不離的感覺。據云這是身體在禪修墊上休息,而心在身體中休息。

 

感官覺知或感受的正念要依賴微細身中的能量。當我們修持感官覺知或感受的正念時,我們必須以某種方式處理那些能量。於此情形,一種名為「章隆」(jam lung)的修持─瓶氣、柔和氣─是相當有效的,它也是一種微細身的修持。速度感是在我們體內的能量層面所產生的。它給我們帶來憂愁、焦慮等內心體驗。速度感本身可以走上正面用途或負面用途,但通常它驅使我們的心走上負面之路。這會影響我們整個的系統,當此能量進入心(heart)中時,人們就變得相當消沉。

 

瓶氣的修持非常簡單,有三個面向:意識、快速的能量、以及呼吸。首先我們放鬆,然後長長的吸氣。身體鬆緩地安住著,然後在這個狀態中,我們非常緩而長地把氣呼出,然後再一次非常緩而長地把氣吸入。以此方式呼吸時,心同時檢視速度感在哪裡。我們會發現某些點有著張力和緊繃,那就是速度感所在。在心注意到速度感所在之處的那一瞬間,心已經與速度感建立了關聯。我們認出了這個加速的能量,藉著這個認出,我們在意識的層面與它合而為一。然後,隨著氣息把它帶到肚臍下方。心與加速能量之間有了協同合作,這是很重要的。否則我們可能做了把呼吸帶到肚臍下方的所有練習,但心卻持續其加速。一開始我們需要仰賴呼吸,但到了某個階段,一旦有了相當程度的熟練,我們僅只是運用注意力就能把速度感帶到肚臍下方。下座期間,在肚臍下方保持大約百分之十的能量會是很好的。我們正常呼吸,心也正常運作,可以繼續從事任何正在做的事,運用一點輕微的肌肉壓力,把大約百分之十的能量保留在肚臍下方。這幫助我們把能量留在下方,能讓我們在這世間運作良好。

 

第三種正念的應用方式,是心(mind)的正念。我們的注意力直接聚焦在心上,它從哪裡生起,駐留在哪裡,消失到哪裡去。單純藉著覺知心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並如其所是地認出它們,我們觀察此心,並且透過正念與了知,將心帶到寂止狀態。從寂止,也就是止的狀態中,第四種正念的運用,亦即禪修狀態的正念開始生起。從這裡,我們得以進入實相的真實本質,離於所有概念性限制的空性狀態。這就是觀。在四種正念的基礎上,我們到達平靜的狀態,而安好的自然狀態開始生起。

 

透過四種正念的修持,我們對自己的心、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智過程保持著正念。藉由這些修持,我們發現身體、能量、意識、以及感受之間的和諧狀態。我們發現所有這些層面之間不再有衝突,對這些層面的所有錯覺也都清除乾淨了。我們達到了心的平和以及寂止的狀態,一種安好的自然感受生起,這就是無條件之愛的本質。一旦發現這個無條件的愛,就要長養它、擴展它。發現它並把它保留給自己,這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擴展這個愛,此即愛的功能和作用。

 

真正的、無條件的愛,構成了體驗並開展無量悲心、喜心以及平等捨心的基礎。雖然四無量心是分開來解說的,但在我們的體驗中,它們是互相關聯地生起。例如,當我們體驗到無條件的愛時,會有一種喜悅和感恩的感受。同時,我們瞭解所有其他尚未發現這種無條件愛的有情,他們仍然被各種痛苦折磨著。在我們的體驗中,悲心的感受生起,「如果其他一切有情都能遠離他們的痛苦以及造成這些痛苦的因,那該有多好。」的感受。於此同時,我們開始體驗到巨大的喜悅,以及不再製造任何偏私分別時所出現的平等捨心。當我們修持,四無量心全部開始匯集到一個點上。這個開始的點,即是先去開展並體驗那個真實無偽的無條件愛。

 

因此,重點是試著去發現那個基本的無條件愛或安好的狀態,它不是某種念頭,不是某種心情,也不是某種情緒。它是不落入欲望、執著、或情欲的那種愛或安好的狀態,它是超越了所有這些極端狀態的安好的體驗。此即安好的基礎之流,這上面可能有念頭或心情會生起,但不影響那個安好的相續。找到它並安住其中,然後當念頭和心情出現時,歡迎它們,但別改變這個基礎之流。這就是修持。當這個安好開始停留並能夠維繫下去,體驗愛、慈心、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不同的功德特質,就變得可能了。

 

微細身開示影片及其他相關的影片,請見官網:

專題開示「療癒道」:http://www.pundarika.tw/?tw&instruction_50=145

精要短片分享「遇見本質愛」系列:http://www.pundarika.tw/?tw&instruction_51

 

 

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http://www.pundarika.tw/?tw&news_16

 

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官方line@   加入好友     Line@ID:@ydm7090w

 

愛的漣漪不斷~法佈施

 

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諸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法佈施是以身作則,如法修行,做一切眾生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法布施」。自己如實修行,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就是法佈施。人身難得,正法難遇,何其有幸,透過仁波切的教導,我們得以調整粗、細色身,讓自己成為放鬆、柔軟、有彈性的法器,安住在本覺中,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信心充滿,遠離憂懼。

 

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自利利他,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分享方法: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分享鈕」分享至粉絲團、部落格、line、wechat、電郵微博、推特,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