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尼仁波切

措尼仁波切「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 2014年11月28日 (一)

2015/02/05

措尼仁波切「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一)

 

 

      閉關之前,我們先做課誦。談到課誦,有兩種念誦方式:一、祈請,召請諸佛菩薩的加持;二、用思維的方式念誦,透過多次不斷的念誦,思維課誦內容的涵義,讓這涵義成為習性的一個部分,這時並沒有外在要祈請的對象。

 

皈依:分內外兩種

       首先來做皈依,我們皈依的對象是佛法僧。皈依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在的皈依;一種是內在的皈依。

       皈依的時候,我們就受到了保護。受到什麼樣子的保護呢?就是「遠離基本恐懼」的保護。所謂恐懼,會用眾多不同方式呈現。而基本的恐懼,是奠基在不確定性上,或許大家會想把這樣的現象稱為無常。所以我們請求諸佛菩薩加持,讓我們能夠遠離恐懼,讓我們成佛,觀想面前有佛、法、僧三寶,這個是一個有對境的方式,稱為外在的皈依。

 

 

〈皈依發心〉

諸佛正法聖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布施等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

 

 

       接著是特殊的皈依,也就是內在的皈依。內心狀態是遠離二執的,所以沒有對境,以此來了解內心的本質,這也是此次閉關的主題。念誦的時候,我們要讓心安住在它本然的狀態中。希望到明天下午的時候,大家都能夠很自然這麼做。

 

 

頂禮

體性空性為法身,自性昭明受用身,

大悲燦然化身前,直至菩提我皈依。

 

       

        接下來的念誦部分,主要重點是我們的發心,也就是我們的動機。發心的基礎是慈心、悲心以及菩提心。念誦從四無量心開始:

 

 

〈四無量心〉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妙樂,願一切有情遠離親疏愛憎常住大平等捨。

 

 

       接下來是特殊的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非常有力量且非常強烈的承諾,承諾要修持大圓滿或者是大手印,這樣的修持是為了讓自己解脫,讓一切的眾生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

       我們會不斷地重複菩提心的修持跟念誦,讓我們以思維的方式了解菩提心,能夠讓它真正變成發自內心的感受,直到菩提心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性,那個時候的菩提心,就是非常好的菩提心。

 

為了救度等虛空無量眾生,直至圓滿成佛,

我將依大圓滿之方便,了悟法身之俱生本覺。

 

 

欲見實相,先捨執著

 

       接下來是獻曼達。修持獻曼達的真正涵義,就是要放下我們所擁有、所執著的一切,把所有的一切獻供出來。當然,這樣的獻供是暫時的,當課程結束之後,你還是可以把這些東西拿回去。但是當在課堂上做獻曼達的時候,就要把所擁有的一切執著、貪著的東西,都化為美好的淨土獻供出去,否則就會持續執著一些必要或不必要的東西。這樣極度的執著,會遮蔽我們的洞見,使我們無法如實看到實相本身,因為實相被自己的感知遮蔽了。如果我們要理解真正的佛法,首先就必須自在,最好的方法就是獻供。這就好比如果我們想要寫下什麼東西,就必須要有一張乾淨的紙。

       一再獻供會變成怎麼樣呢?獻供修持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這個世界是如幻的。但是當你知道世界是如幻的時候,並不會以負面的角度看世界;相反的,你會生起慈心跟悲心,用正面的角度知道世界如幻,而且與世界共舞。這就好比看電影。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雖然跟得上故事的情節,但內心非常清楚自己是在看電影。當然,有些人會完全落入情節,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在看電影,同時也跟得上劇情,感受到劇中人的快樂與悲傷。

       很抱歉的,我要告訴大家,其實我們此生就是一場電影,這場電影上演著所有喜怒哀樂。當你知道此生就是一場電影的時候,就會知道如何在這當中找到平衡,大家可以了解嗎?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專心聽課,但是請不要過度的專注。大家要聽,同時也要放鬆。好嗎?否則心沒有辦法敞開。所以大家要放下。

       需要數一、二、三一起放下嗎?不需要是吧?那麼就請大家把所擁有的一切都化為最美好的東西,獻供給佛、法、僧三寶,然後讓它產生一個好的作用,也就是在這麼做的同時,我們也能夠累積福德資糧。念誦〈獻曼達〉:

 

 

大地塗香敷妙花,須彌四洲日月嚴,

觀為佛國做供獻,有情咸受清淨剎。

 

〈請轉法輪〉

 

眾生思想和心識,隨其差別而有之,

大乘小乘與共乘,我今祈請轉法輪。

 

 

 

      請大家帶著正確的動機來聽聞教法,也就是帶著殊勝的菩提心來聽聞教法。我們聞思修教法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內在的平靜,去除煩惱,然後利益一切眾生,不僅此生,希望未來世也能夠如此。帶著這樣子的心來聽聞教法。

 

 

 

       閉關的主題是「大圓滿」。「大圓滿」有兩個重要的教法:一是立斷,一是頓超,這一次是以「立斷」為主題。為了要讓大家能夠清楚的了解立斷的見地,我必須要做一些準備。我不會講太長,也不會講太多,我會先談一小部分,確定大家都了解意思,如果大家不明白的話,我就不會再說了。所以大家努力一點(這是開玩笑的)。

 

 

練習丟掉情感上的負擔

 

      第一件事情,就是丟掉多餘的負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負擔,我們必須要放下、丟下它。負擔有的時候在思維裡,有的時候是在情感上,我們要知道怎麼樣放下情感上的負擔。

      現在來做一個短短的練習,呼氣的時候,我們讓呼氣時間延長。我知道大家都想得到一些東西,那麼這裡就不是大家該來的地方。我希望大家能夠失去一些東西,請大家給我你所有的負擔,不要再背著這些東西,明白嗎?

     我知道大家還抓著感覺,抓著那些東西,這些負擔已經背在身上很久了,說不定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也許你覺得自己已經放下了,事實上在情感的層面上,你仍然抓著它。

      你可能知道怎麼樣去放下它們,但在情感上,你仍緊抓著它。所以大家先不要做,先看著我,甚至也不必寫什麼筆記。當然有一些課程是需要大家做筆記的,可是有一些課程只要在這裡,只要好好的看,就可以了。

       我覺得大家應該都有足夠的知識,也已經有了足夠的資訊,希望我們現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課程。你並不是一個錄音機,你是活生生的一個人,是可以轉化的。

 

 

觀想、佛法,先放一邊

 

       放下執著的方法是這樣,我們先做甩手,現在是要放掉所有的執著,大家不要忘記吸氣了。不要帶著觀想,不要想帶入佛法,不要像一般觀想觀世音菩薩,祈求給你這個,給你那個,那樣反而會讓我執更強大。

       有一個放下的咒語叫做「SO WHAT」又怎麼樣呢?「WHO CARES」誰在乎呢?當我們放下的時候,你要在內心深處、情感的層面上,帶入剛剛講的那兩個咒語。在青少年的時期,我們常會說:「那又怎樣!誰在乎!」不是嗎?大家會跟父母說:「那又怎樣」嗎?可能嘴上沒這麼說,但是心裡面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們在這裡再說一次:「那又怎樣!」但並不是對你的父母說,我們的對象是那些「不必要的、外在的執著」。

         因為如果你在乎的東西,比你需要的還要更多的話,就變成一種界限了。為了要改變那樣的習性,所以我們要說「那又怎樣」、「誰在乎」我們可以在這個咒語之前加一個「嗡」,講完的時候說一個「梭哈」,也就是「嗡 SO WHAT,  WHO CARES 梭哈」,可是念這個咒語要在心裡念,不是嘴上念。通常我們念咒語的時候,都只是在我們思考層次上,並沒有進入到我們的情感層次。

         我已經可以看到各位內在的美好了,內心充滿了愛,我們是很值得被愛的,為什麼要放掉這麼美好的東西呢?我們必須要擁有、聚集美好的東西,但卻偏偏有這麼多外在的障礙。我並不是說你對所有的事情都要不在乎,當然我們必須要在乎某些事情,當你要在乎某一些事情的時候,必須要先放下那個已經過期的事情。

        這就好像你不會因為食物會造成牙垢,就不吃東西了。你還是吃,只是吃完以後會去刷牙。如果你是一個男性,在乎你的伴侶的話,就會一天刷兩次牙。曾經有一項調查:女性雖然不會抱怨伴侶口腔的味道,但是她們希望伴侶口腔的氣味是清新的。這是開玩笑的。這樣的笑話在台灣沒有什麼用,但在加州卻非常有效。

        現在看著我,感受到那個咒語,然後停留,保持在那種狀態。你要有一點膽識,管它發生什麼,就讓它發生吧,然後「誰在乎 梭哈」。

        你可能想,這樣子到底是對還是錯呢?這樣子是一種很膽怯的「放下」,你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時機都「誰在乎 梭哈」。

 

 

爆滿的心放不進「大圓滿」

 

         如果你不這樣子做的話,就沒有辦法了解大圓滿的教法。如果學習大圓滿的時候,只是把它當成另一種新的東西,然後灌進你那顆已經快爆滿的心,那樣只會讓我們的心的負面跟無明更多而已。不要去檢查你做得怎麼樣,要發生什麼就發生吧,沒發生就沒發生吧!「誰在乎!梭哈!」你必須要有一種很自在的態度來做練習,必須確信內心閃耀著佛性。

         我們並不能從外界帶入佛性,把它植入我們的心中。相反的,我們應該把心敞開,剝掉一層層遮蔽佛性的障礙物,讓佛性自然閃耀出來。所以再做一次。

 

         做的時候,我們要放下所有概念性的執著,不要試圖抓住某一些佛法。這樣的練習,早晚都可以做,甚至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做。即使是短短的時間,但它是非常有效果的。

 

          現在嚴肅的事情要來了。大家準備好要接受嚴肅的東西了嗎?我希望能夠看到大家的專注,但是又希望能夠看到大家的放鬆,在放鬆的同時仔細地聆聽。這就是放下。大家知道怎麼做嗎?你可能覺得這根本不是佛法,但是它就是佛法。大家已經知道怎麼做了嗎?透過這樣做,能夠放下所有的一切嗎?我需要大家的回應。

 

學員:會逐漸的放下。

仁波切:只透過這個方法就可以做到嗎?只透過這個方法就能夠完全的自在嗎?

學員:是逐漸地可以達到。

仁波切:所以我們需要什麼呢?

學員:見地。

 

          透過剛剛的練習,或許我們可以放下某一些東西,好像是可以稍微忽視我們一些基本的情感。但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些陳年的情緒傷口,是很難透過這個方法就能夠放下的。所以,應該用什麼方法呢?接下來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們必須要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感覺!

 

 

練習感覺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的練習,就是要去感覺到自己的感受。之後我們可以再談一些,我不想講太多,因為講太多只進到腦子,進到思維。如果我們只是要這樣子,你可以去讀書,譬如有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叫《醒了就好》,裡面有很多、很多應該要有的資訊。但光只是透過思維上的資訊,可以改變我們內心感受的狀態嗎?

        所以,要改變我們內在的習性,內在的情感性創傷,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我們必須要先了解我們的情感世界。

        我們有一個思維的世界,還有一個情感的世界,所以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感知,感覺到自己的感受。

        請閉上眼睛不要想任何事情。放下所有思維的心,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然後感覺你各式各樣的感受。

        把思維丟下,回到你的身體去感受,就只是感覺。現在你是在思維還是感受你自己的感覺呢?任何一種感覺都是沒有問題,我希望你能夠感受到一些什麼。不快樂……悲傷……恐懼……,就只要去感覺它。

        有些人在想著自己的感覺,不要這麼做,丟下那一些,對自己誠實,就只是去感受它。可能有情緒上的痛苦,或者有某一種心情,無論生起了什麼樣子的感受,就只是去認識到它,覺知到它。

 

教授:措尼仁波切

日期:2014年11月28日        地點: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主辦:化育道場                    英譯中:施心慧

 

 

 

課程尚未結束,請接續閱讀         措尼仁波切「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二)

 

 

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http://www.pundarika.tw/?tw&news_16

 

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官方line@   加入好友     Line@ID:@ydm7090w

 

愛的漣漪不斷~法佈施

 

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諸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法佈施是以身作則,如法修行,做一切眾生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法布施」。自己如實修行,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就是法佈施。人身難得,正法難遇,何其有幸,透過仁波切的教導,我們得以調整粗、細色身,讓自己成為放鬆、柔軟、有彈性的法器,安住在本覺中,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信心充滿,遠離憂懼。

 

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自利利他,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分享方法: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分享鈕」分享至粉絲團、部落格、line、wechat、電郵微博、推特,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