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尼仁波切

問答與叮嚀

修持二諦雙運,體驗平衡之美

2021/03/08

學員問:隨著我修持時間愈長,似乎對於別人的痛苦也變得愈加敏感,這使得我想移開視線,因為我會無法承受、為之哭泣流淚、升起無助感。於是我試著修持幻身法,讓一切看起來不真實,然而當我這麼做時,心中卻生出疏離感而不是平等心。我要如何在「感知他人痛苦」與「平等心」之間達到平衡,並且不失去利益有情的動力呢?

 

仁波切回答:

 

像這種情況,用這樣修持法是可以的。

 

如果我們失去對自心本質、本覺的認識,我們就會變得過度敏感,而陷入主客體的二元性當中,對客體過度敏感,而忘記經驗者的自心本質。

 

你提出的修持方法是可以的,但也要試著記起經驗者這個主體的自心本質,可以花點時間做這樣的練習:從只專注客體的狀態,試著記起主體本質,自心本性,這就是遠離造作的離戲或本覺。

 

當這樣的狀態穩固之後,我們可以再次回到與客體互動,允許這樣的敏感心再次生起。

 

這時當敏感心再次生起,就會比較平衡,因為沒有失去本覺的平等性與離戲,但也不要卡在那裡,不要去抓住那個狀態。

 

以此為基礎,在沒有失去離戲的明空狀態下,我們打開感官及敏感心,與客體互動。

 

然而,若你緊握住明空,那麼你就會有疏離感;

若你陷入了對客體的敏感性,你就失去了勝義的本性;

若你緊握勝義的本性,就會失去與世俗自性的連結。

 

 

關於二諦雙運,是可以有非常美的平衡。

 

我們要保持在究竟離戲的本覺中,但不是陷鎖在當中,而是要敞開的。

 

本覺的本質就是你是誰(你的本質),你安住其中,但沒有陷鎖在裡面,各種的表達、敏感心、一切的展現、顯現生起,這時以五種感官、你自己的敏感心與客體互動,那代表著你沒有忽視世俗諦,而你也沒有在勝義諦之外,即鏡子本體。

 

在沒有失去鏡子的狀態中,尊重反影,二者同時存在著。

 

本覺有體性空,自性明晰,以及無限的大悲能量。在無阻無礙的大悲能量中,可以與任何的事物互動,例如:痛苦或其他等等。

 

事實上,如果你發現自己變得比較敏感,這是好的,因為這表示你覺知到自己的世俗心及它的表達。一般來說,我們沒有覺知到自己的心,現在你覺知到某些事物,你以為自己變敏感了,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要注意的是你不能陷入其中,而是要保持在自性之中,潛藏的內在自性。若你卡在潛藏的內在自性中,你就失去了連結,那就不是二諦雙運了,一隻翅膀已經折翼,無法飛翔。

 

所有的方法你都可以去試試。

 

要去實際修持,在勝義諦、世俗諦二諦之間試著修持只有在你了悟勝觀,認出本覺或平常心,才能以體驗的方式經驗到兩者的雙運。我們需要了悟勝觀、認出本覺,從那當中與對境互動,才會是正確的平衡。

 

如果只有其中一邊都是不平衡的。

沒有與自心連結,而去跟外界運作互動,是不正確的;

切斷與外界的連結,只有沈浸在裡面,也是不正確的;

那種(out-out)在很外面的外面(一味攀緣執取外境),

及(in-in)沈浸在很裡面的裡面(沈浸入內心創造出的舒適的繭中),都是不正確的。

 

我們要的是:

沒有在外面,也沒有在裡面,那樣的在。

no out, no in, in.。

沒有在很外面的外面,也沒有在很裡面的裡面,那樣的在。

no out-out, no in-in, in.

「那樣的在」,是超越很外面的外面,與很裡面的裡面,但 在。

In, free of out-out, in-in, but in.

 

內外無別,完全通透,明空的覺知。

 
 

註:仁波切開示「要處在本覺當中與對境互動」在此 in 譯為裡面、當中、在。
 
 
 

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http://www.pundarika.tw/?tw&news_16

 

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官方line@   加入好友     Line@ID:@ydm7090w

 

愛的漣漪不斷~法佈施

 

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諸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法佈施是以身作則,如法修行,做一切眾生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法布施」。自己如實修行,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就是法佈施。人身難得,正法難遇,何其有幸,透過仁波切的教導,我們得以調整粗、細色身,讓自己成為放鬆、柔軟、有彈性的法器,安住在本覺中,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信心充滿,遠離憂懼。

 

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自利利他,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分享方法: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分享鈕」分享至粉絲團、部落格、line、wechat、電郵微博、推特,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